【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云产品特惠热卖中

1961年的一天,新华社的石少华突然接到通知:毛主席请你到办公室去一趟。

石少华听后以为有重要任务,马上赶往中南海毛主席的住处。让石少华没想到的是,日理万机的毛主席此次请他到中南海,竟然是为了一件小事,而亲自开口求他。

那么,毛主席究竟所为何事开口求石少华呢?

1961年庐山会议期间,江青也跟随毛主席上了山。由于没有参加会议,非常喜欢庐山的江青便用相机记录庐山的美景,她到处找点采景,拍了不少照片。

其中一张名为“庐山雄姿”的照片,拍摄的是庐山仙人洞。

拍摄时从仙人洞前面石护栏的角度,远望西北方锦绣峰的景观,上面有蟾蜍石、古松疏影树丛作为点缀,下面有锦绣峰白鹿升仙台以及御碑亭的黑影,中间大部分空间为黄昏时天幕上出现的阴暗云层。

庐山仙人洞

毛主席看到这张照片后,亲自赋诗一首: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有了毛主席的赋诗,这张照片身价倍增,很多报刊都进行了刊登。不过,当时登报使用的名字是李进,大家根本不知道这张照片实际上是江青拍摄的。

此后,江青对摄影的兴趣越发浓烈,常常到处拍照。她觉得自己在摄影方面还是有天赋的,可以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来。

同时,为了在理论上与实际操作上有更大的提高,江青决定拜师学习。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江青几经思虑,决定请新华社的石少华当她的老师。因为石少华早在抗战时期,就是赫赫有名的新闻摄影记者,他曾给毛主席拍下一些著名照片。

1918年,石少华出生在香港,当时摄影术已经在香港兴盛起来。这个新兴事物,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存在于年幼的石少华心里。

石少华

5岁的时候,石少华跟随父母回到广州。在岭南大学西关分校附中与康乐岭南大学附属高中读书期间,石少华得到了一个相机,年幼时埋藏在心里的摄影梦因此有机会得到实现。

自此,石少华成为了一名业余摄影者,记录下了生活中很多值得纪念的影像。

大学毕业后,有着多年摄影经验的石少华在广州多家媒体担任过摄影记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很多热血摄影记者都在正面战场报道我军抗战的英勇以及日军的残暴。

与此同时,还有很多像石少华那样的爱国热血青年,想方设法奔赴延安,拿起他们手里相机,记录那片红色圣地上的有价值的新闻。

来到延安后,石少华先后在陕北公学与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担任摄影工作。

石少华授课场景

1938年10月,石少华从抗日军政大学毕业,被选进高级政治军事研究队继续学习。

一天,石少华突然接到通知,要临时抽调他去抗大三周年纪念展览会筹备组工作。

当时,筹备组包括石少华在内,只有三个人。他们需要分工合作,完成这次的拍摄活动。

筹备组的负责人刘鼎刚见到石少华就对他说:

“现在延安搞摄影的人不多,有的同志到前方去了,现在就剩下你一个人了。你之前拍摄的世界青联代表访问延安的照片很不错,业务上没问题,这次展览会的摄影工作,就全部交给你了,你就放心大胆干吧!”

这次拍摄活动,前后大概进行了半年多时间,主要是拍摄抗大的学习、训练以及生活,中央领导同志对抗大的关怀,还有延安的风光、军民生活、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马列学院等单位的活动。

毛主席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石少华凭借着一股革命青年的抗日热情,带着照相机四处奔波,拍下了很多关于抗大活动与延安生活的照片。

1939年的一天,石少华接到通知:毛主席要来抗大讲话,做好拍摄准备。

接到任务后,石少华一大早就带上相机,兴冲冲的来到会场等候。

到达会场没多久,石少华就看到一辆灰色面包车缓缓驶来,在会场附近停下。

随后,一个高大的身躯从车上下来。原来是毛主席到了。石少华赶紧拿上相机跑过去。

就在此时,山坡上跑下来两个小八路,高兴的来到毛主席的面前,向毛主席问好。

毛主席停下来,亲切的询问他们的名字与年龄。当得知两个小孩一个十四岁一个十五岁后,毛主席追问道:“你们这么小参加八路军,是为了什么?”

内容分享:
【腾讯云】网络产品专场特惠,流量包1分钱起,负载均衡7.3折起,最高可领299元NAT网关代金券,速来抢购
Top